客服專線: 0459-2636143
電 話: 0459-6689445
0459-6689333
網 址: m.kdbcs.com
公司地址: 大慶市龍鳳區光明工業園區外環東路(三林集團辦公樓)
(八)引導綠色消費。
落實《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以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等試點示范工程為切入點,積極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和推廣應用工作,加大保護粘土資源、利用新型墻材替代實心粘土磚的宣傳力度,引導建筑業和消費者科學選材,促進全國統一、開放、有序的綠色建材市場建設,便利綠色新型墻材消費。
(九)淘汰落后產能。
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快淘汰落后產品、技術和設備。立足行業技術進步,適時制修訂墻材行業污染物排放、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提高墻材行業規范經營要求,對達不到環保、能耗等要求的落后窯爐產能,履行社會責任不到位的,依法依規關停淘汰。研究建立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遏制低水平建設,健全墻材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四、強化示范引領
(十)開展試點示范。
以綠色建筑為載體,大力推廣應用新型墻材。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應用新型墻材示范工作。建設一批技術先進、引領作用強的裝配式建筑圍護結構示范工程,重點做好裝配式混凝土框架(框筒)結構、鋼結構建筑適用的圍護結構配套墻材體系應用試點。
(十一)支持農村應用示范。
在有條件的鄉鎮農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綠色農房建造、特色?。ǔ牵╂偨ㄔO、農民住宅防災減災節能改造等工程,開展新型墻材應用試點示范,引導在農村自建房中使用節能環保、安全便利的新型墻材,保證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十二)發揮企業帶頭示范作用。
培育具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管理優勢、文化優勢的新型墻材生產示范企業,發揮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市場引領等方面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新型墻材產業向生產規?;?、管理現代化、裝備自動化、產品標準化發展。
五、提升服務水平
(十三)加強運行監管。
完善墻材行業運行監測體系,強化行業運行監測,定期發布墻材供需數據、質量預警、價格指數、試點示范等行業運行信息,及時發現和解決行業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健全統計制度,完善統計體系。構建墻材革新信息化平臺和管理網絡。
(十四)建設誠信體系。
完善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中新型墻材應用相關內容,利用二維碼、射頻識別等技術建立可追溯的新型墻材信息系統。建立全國統一的墻材供應企業市場行為信用評價體系。健全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研究建立黑名單制度,強化社會監督。
(十五)建立“互聯網+墻材”系統。
推動互聯網與墻材行業深度融合,建立集產品生產、施工應用、買賣交易和監督管理于一體的信息系統,新型墻材應用試點工程數據庫。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墻材供應、采購電子商務和服務平臺,提高新型墻材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協同水平。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構建“互聯網+墻材革新”管理服務體系。
六、哈爾濱輕質墻板落實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部門聯動,健全完善墻材革新管理機制,實行省、市、縣各級墻材革新主管部門職責明確、監督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管理、監督、服務“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各地墻材革新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墻材革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將墻材革新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強化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考核機制。各地要加強墻材革新工作隊伍和墻材行業管理能力建設,確保機構穩定,人員充實,強化人員培訓,提高執法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技術、管理和服務水平。
(十七)哈爾濱輕質墻板完善配套政策。
研究制定促進新型墻材發展的政策法規,加大新型墻材與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等政策法規銜接。完善新型墻材稅收優惠政策。適時修訂《新型墻材目錄》,引導新型墻材發展。各省市可因地制宜,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及需求,制定更嚴格的《新型墻材目錄》,試點推行墻材產品采購信息報告制度,研究推行墻材采購合同示范文本。
(十八)開展協同監管。
加強對墻材生產企業的環境監督執法,依法處罰污染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研究試行采用小衛星對燒結磚企業實時監控,堅決查處取土制磚的違規行為。推動建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墻材革新政策協同、信息共享、結果互認的區域協同監管機制;聯合區域省級墻材革新管理部門,嚴格墻材產品監管,對發現的不合格墻材產品依法查處并予以通報。
(十九)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宣傳新型墻材推廣應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公眾對墻材革新政策的理解與參與,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各地要創建墻材革新工作政務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政務動態、行業資訊、科研成果等。
(二十)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加強行業自律,完善行規行約,引導企業遵規守法、規范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發揮協會等行業組織作用,開展技術推廣、品牌宣傳等,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行業內學習交流合作,積極反映企業訴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各地要結合本地建材工業和建筑業發展實際,盡快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明確主體責任,扎實推進本地區新型墻材推廣應用工作。